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  动态

当代妈妈的崩溃,从爱孩子胜过自己开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代妈妈有多疲惫?

最近有一位90后妈妈,讲述了她的育儿困境。作为一个人在美国,拥有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她一边要完成学业,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完成授课相关的工作,平时已经很劳累的她,早已无暇顾及其他乐趣和爱好,唯一能让她感到满足的,就是享受美食了。

有一次她加完班实在太饿,抓起一把饼干就开始大快朵颐,婆婆见状却说,“你怎么不给孩子分一点啊,你们90后真是自私,一点都不会照顾孩子。”

婆婆的说辞让她感到非常委屈,虽说“为母则刚”,我是应该去照顾孩子,可是难道连一点个人的需求都不能有吗?能不能让我先做个人,再做一个母亲啊!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

任何一个大人,都曾是一个孩子。

任何一个妈妈,也曾是一个天真无邪,爱美又乐观的女人。

可是自从有了孩子,好像除了“妈妈”这个称谓,其它一切都模糊了。

当我们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我们通过啼哭来传达“指令”,告诉我们的照料者,我们有什么需要,是困了、渴了、饿了还是伤心难过。

当我们受挫、疲惫的时候,也会渴望来自他人的纵容、关注和抚慰,渴望能“作”一会儿。而那些时常为他人考虑的人,此时却会陷入一种矛盾: 我真的很希望被关心,但这个要求真的是合理的吗?

当然,像这样细微的情绪,或者需要,我们平时可能觉察不到,可当我们已经疲惫至极的时候,如果仍被要求以他人的需要为先,而要去隐忍、压抑自己需要的时候,心中的委屈油然而生,你顿时会觉得整个人都要被掏空。

心理学家洪兰曾说,“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妈妈,一个身心疲惫的妈妈,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妈妈,又能给孩子多少爱呢?”

当我们需要以牺牲的方式来维系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其实正走上一条“自我消融”的路,这样的相处模式,本质上是在用透支自己的方式去给对方“添堵”,却并没想过,那些所谓“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爱,又有多少是对方真正需要的,而不仅仅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感动。

很多人都看过《小王子》这样一部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书,里面的灵魂人物狐狸和小男孩,曾有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对话: “对我而言,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小男孩没有什么不同,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也和其它成千上万的狐狸并没有差别。但是,假如你驯服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对我而言,你就是举世无双的,对你而言,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段描述,既像是夫妻关系的写照,也像是朋友关系的写照,也可以用来解释亲子关系。

任何一段关系的发生,都是通过一定的纽带,来联结起来的。联结的过程,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彼此滋养,而不是相互消耗的关系,才能维系久远。

作为一个人,自利,是出自本能,是合理的需要,比如:吃饭、睡觉。只有当你的自利伤害到他人利益的时候,才能称作自私,比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应该接纳的是自己的“自利”,因为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人,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

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家族都会一起下馆子聚餐,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家人围着一桌子菜坐下,大人们就像皇宫里看管年幼皇太子的嬷嬷一样想尽办法地看管着孩子,而孩子呢?一会儿要吃这个,一会儿要吃那个,一会儿把饭菜弄到桌子上,一会儿又吵着要去玩。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人的做法通常是先安抚孩子,督促他们吃完饭,然后自己才去吃剩菜,而那时的菜都已经冷了。难道那些先吃饱饭的家长,就不爱孩子吗?真相是:

01

爱自己,并不意味着全然不顾孩子的利益

当我们想睡个好觉,孩子却不停哭闹的时候,身为人母,内心的自责让我们很难选择抛下孩子去独自睡觉。一是孩子需要安抚,一是自己正常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这时候 不妨跟家人协商并表达当前的诉求,而不是一味地自己承受。不要忘了,你的身后有家庭的支撑,家人永远是你的后盾,而那些未被表达的诉求,未被“看到”的需要最终都会变成引发家庭矛盾的刺,而原本,一个简单而坚定的诉求,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02

为了满足孩子而忽略自己,将会被无力感吞没。

过分看轻自己,看重孩子的父母,身心俱疲。

爱孩子,先要爱自己。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感到无力的时候,当你惊慌失措的时候,先要平静下来,告诉自己,“我已经做的很好了,我需要对自己慈悲一点,宽容一点。”因为这时候你需要更多的力量,当你给予自己足够的爱的时候,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一个女人步入成年之后最失控的时刻,莫过于孩子刚出生不久的时候。当孩子一刻也不能离开你的时候,你只有通过一刻不停地给予他及时的安抚、关爱,他才能勉强安静下来。

试想,面对一个24小时无间断的发号施令者,你却不得不“言听计从”,怎么可能不被这样不堪重负的感觉吞没?而最终走出来的,是那些能够平衡自己和孩子需要的妈妈,因为当妈妈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会更懂得孩子的需要,才能够敏感而及时地捕捉到这些“信号”,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怀。

03

过度牺牲,就意味着对孩子更高的期待,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克里斯多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