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  焦点

没必要拿“北大15岁本科生”给孩子励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9月1日,北京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报到。今年,北大校本部和医学部共录取新生4326人,其中,校本部录取2894人,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5年,今年刚满15周岁。在首次强基计划中,北大共录取842人。(9月2日《北京日报》)

一大早看到这则新闻,我家老人如获至宝:“看人家孩子,15岁就上大学了,而且是顶尖好大学。”儿子有点失落,他说:我都13岁了才上初二,等上大学的时候都得十八九岁,这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看着儿子的失落,我告诉他说,“北大15岁本科生”固然有着其中的美好,但是不能以“上大学年龄”论英雄,学习到真本领,才是最重要的,“早上大学”和“晚上大学”,没有多大区别,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收获了就行。人生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无独有偶,不仅出现了“北大15岁的本科生”,今年的清华大学也是“少年派的天下”。9月1日,清华大学举行了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数据显示,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8岁。

不管是“北大的15岁本科生”,还是“清华的18岁小博士”,这都是十足的“少年天才”。不过, 类似的“天才少年”,其实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校园里的孤独”。一个方面是,有的时候还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一个方面是,身边人不是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一个方面是,学校还需要特殊照顾,让他们感到“挺另类”,在心理上有压力。

“低年龄大学生”,很多走的都不是平常路,有的是“跳级”,有的是“早入学”,有的是“靠恶补”。他们实际上是“早开的花朵”,少了的是“该有的经历”和“一步步走来”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对天才狂热的年代,不少大学办起少年班,其中尤以从1978年开办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最为有名。但随后,那些十三四岁就考上大学的天才们,成就与人们的预期差距不小,被称为“神童”的宁铂出家为僧。 “技术天才”李一男也陨落了。“伤仲永”式的结局,让人们不胜感慨、扼腕。

对“北大15岁本科生”,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可以祝福,但没必要将之当作孩子的励志典范。

作者:郭元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五年级下数学试卷
  • 编辑:王晓平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