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  新闻

两会@教育 | 两会上备受关注的10大教育热点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5-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看点:2020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代表委员对教育领域问题的讨论频频登上热搜。小编现把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10个教育热点整理如下:

1.建议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在《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中,委员们建议: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建立多元考评体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体育权重。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准备提出 关于给小学生家长减负的提案,呼吁改变家长“陪作业”“代作业”的现状。

2.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家长“持证上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应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开展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示范项目,将学校、家庭、学生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通过系统措施和手段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共识,共同成长。多位代表强调,家长也许“持证上岗”。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3.建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担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提出,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现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十四周岁降低到十二周岁,将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从十六周岁调整为十四周岁,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调整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从原来规定的十四周岁下调为十三周岁。肖胜方认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义务教育的广泛普及,现代未成年人的心智已比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未成年人更加成熟。鉴于目前犯罪日渐低龄化,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4.建议对校园霸凌细化惩治标准。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表示,很多校园霸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后果并没有到达伤残鉴定标准中轻伤或是重伤“量”的要求,也无法对其追责惩治。对此她建议,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要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建议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如《反校园霸凌法》或《惩治校园霸凌法》。

5.建议把体育列入高考必考科目。55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出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体育教育启蒙从学龄前儿童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长的朱婷在今年两会的提案是《体育教育 " 关口 " 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她表示,之所以准备这个提案,是过去两三年她在国外职业联赛打球,通过观察、了解和对比,深刻体会到国内外体育文化的不同。"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秦和一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抗挫折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家庭溺爱、学习压力大等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不及时开导疏通,后果很严重。”她认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7.从劳动教育入手补素质教育短板。如何构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格局,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从劳动教育入手,补素质教育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针对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等现象和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即使开了也形同虚设的现状,建议在中小学设置教育体验课,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

8.加强科普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认为,学校是健康科普的重要阵地,需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使其拥有健康的能力。建议将小学“体育教育”改为“健康教育”;编写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将体育与健康科普、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健康教育与科普,将其纳入升学考试考核范围;完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课程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带来了《关于加强科普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建议》。朱华荣认为目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科普活动的体验感还不够强。

9.高等教育问题的提案广受泛重视。马秀珍委员认为,一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精力偏离。二是“唯论文”导向导致大量科研经费流失。为此马秀珍建议:一、坚决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二、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三、改进完善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四、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后,科技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在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会更加倚重科技力量。如何进一步加速科技发展与进步,是他最关心的。他表示,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则取决于教育,如何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努力践行的目标,也是特别关注的话题。

“我们要建立的一流水平的厦门大学,是带着厦门大学风格的一流大学,并不是要建第二个哈佛,不是建立第二个耶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荣表示,厦门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是围绕着优势学科来展开的。

10.加强中医教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介绍,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真正吸引优秀人才从医,还要有良好的教育体制来培养这些人;加强医学研究,进一步构建医学创新科学体系,可以设立一个国家级医学健康科学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济南市委主委,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提交提案,建议选址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来源:光明微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网、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京报、齐鲁晚报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获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若有意洽谈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cpcedusohu@sohu-inc.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