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等教育  新闻

2019陕西特岗教育学备考:名词解释归纳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4内: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5、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6、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7、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8、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9、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自主的意识。

  10、: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和社会;按的范围分,可分为大和小。

  11、人的价值:是指人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得到。

  12、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13、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期或心理断乳期。

  1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5、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16、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1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为重点的教育。

  18、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9、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0、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21、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22、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2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24、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2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6、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0、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32、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33、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34、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35、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6、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的基本要求。

  3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38、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9、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0、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42、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43、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5、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4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4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0、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三种方式。

  自考专科毕业没有报到证,能考省公务员吗?如果考上省公务员面试审核需不需要提供报到证?

  你好!我想问下18年浙江省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告里要求在现行政关系所在单位满两年,经历时间截止2017年11月,我在现单位截止到2017年11月已经三年多了,但是12月份可能要调新单位,关系也要转过去,这种情况如果我考上了还算符合资格吗?

  本科毕业,辅修了双学位,毕业拿到了两个学位证书和一本毕业证书、一本辅修证书:两个学位在国家学位网上都能查得到,只是辅修的学位注明了是辅修;毕业证书写了两个专业,学信网上也有备注,请问,这样的情况,能否以辅修专业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