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础教育  动态

访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邓睿:爱学生,从爱眼开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6-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呈现低龄化、高度数趋势。

  诚然,中小学生近视率始终居高不下,与电脑、手机普及有关,与家长和学生不够重视有关,但我们的学校教育该如何作为,打好这场护眼大战?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邓睿。

  “杀手”来临:须从细处防堵

  记者:如今,孩子近视是个大难题。学校里,小眼镜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邓睿:的确有这样的问题,拿重庆来说,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视力不良和近视检出率持续上升。2014年,我市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4.8%、76.1%、38.1%,与2010年相比,6至18岁年龄组男女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增长了8.3个和5.6个百分点,并且近视发病率呈现出“早龄化倾向严重、城区学生高于城郊学生、左眼高于右眼”3个明显特点。这些数据表明,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视己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杀手”之一。

  记者:视力“杀手”来临,学校该怎么办?

  邓睿:尽管中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很多,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力量。切实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是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也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我们要求所有中小学要真正落实“健康第一”和“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要把防控近视摆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到改善办学条件、安排作息时间、教学组织管理、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综合评价、教师工作考核等各项工作中,形成领导、教师、家长、学生人人重视的近视防控工作机制,真正把防控近视各项措施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对症下药:改薄中除病根

  记者:据重庆市卫计委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室照明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本应该按照身高配备不同型号的课桌椅,在大多数教室也没有实现,对此,重庆采取了哪些措施?

  邓睿:当前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对视力不良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认为视力不良是一种健康问题,对近视防控很消极。另一方面,许多学校近视防控的基础工作也未到位。

  对此,在近日召开的青少年近视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推进会上,重庆要求各地利用“全面改薄”的契机,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凡未达标的,在改薄计划中优先解决。所有新建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必须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一步到位。

  每间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1套课桌椅不能一坐6年,也不能六年级毕业后,将课桌椅简单换为一年级使用。不同年级或学段应配置不同高度的课桌椅,每间教室课桌椅尽量有两种高度。

  如果因为教室采光不足、照明不好或者课桌椅的高度不当导致大量学生近视,学校就未尽到应尽的责任。

  医教结合:科学合力防控

  记者:中小学生近视率高成因很多,如何科学系统地破解难题?

  邓睿:为推动中小学近视防控工作系统化、持续化、科学化,我们依托解放军第三医大学大坪医院,成立了市青少年近视防治研究中心,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医教结合新机制。

  我们选取了5个区县、21所项目学校,15000名城市学生、5000名农村学生的样本群,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课题研究。目前,己经完成了21504个有效样本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样本数据库和电子档案,基本摸清了全市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在有条件的城乡学校和社区开展网络化近视防治示范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网络化青少年近视防治体系,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进学校、进社区”,形成了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合力。(记者 胡航宇)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日第9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