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基础教育  焦点

语文教育的“化与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9-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化成语文教育是以语文实践应用和人文人格教育交融相通为本质特征的一种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在化成语文教育语境中,化是过程,是状态,是关键;成是方向,是目的,是结果;化成是化而致成,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示范和引领的结果。化成语文教育既具有独特的中国气派,又显示了自身的母语教育特质。在化成语文教育语境中,德行教化、人文教育、致人成才为其道,听说读写、能力实践、学以致用为其术,道术兼善、文道融通、师生相长为其心。

化成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有四条:

一是以人化人,不教之教。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教之教将自身的业务能力、德行修为作用于学生,实现师生的同频共振和互促互进。此“化”为感化、同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对学生受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这种不教之教的“诗外功夫”,强调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修炼,以不言之教正向引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人生成长。所谓“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此其谓也。

二是以文化人,浸润涵养。语文教师要以浸润滋养之法将典文美篇赋能于学生,将文化元素滋润其心田,从而增强其母语感受能力。此“文”为文章、文化;此“化”为润化、强化。课堂之内,教师在进行古文精品教学时,要善于采用诵读润化、以诵触悟、以读强化之法,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诵读中享受母语文化的美感;课堂之外,则要充分用好语文教育素材,以指导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组织读书交流报告会、开展主题阅读研讨等方式,使学生浸润其中。

三是以道化人,启思赋能。语文教师要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良好的向学志趣和思维品质,进而使其逐步增强探究问题、追究真相的意识,逐步养成穿透现象发现本质、归纳总结掌握规律的能力。这里的“道”,一则为道义、道德、道衷之道,即教育性话题;一则为门道、道理、道行之道,即规律、方法、技巧等。这里的“化”,是深化、内化。以道化人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以立德树人的视角深研教材,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教育性话题;其次要有教育科研的自觉,能够对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突破,并将提炼的语文学习规律运用于教学;最后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做到启发有序,诱导得法。

四是以言化人,触抵灵魂。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以说话训练为切入口,探求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兼育身心灵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优化大语文教育。这里的“言”是指语文听说读写中的“说”,即口头表达;这里的“化”是净化、点化之“化”。做好以言化人,一是要把说话训练纳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评中;二是要将制定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作为学生的基本遵循;三是要选准说话主题和素材,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应用性,激发思维火花,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作用;四是训练内容要有渐进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既谨慎保护其积极性,使其不断体验成功,又具备一定的难度,使其受到多种训练和教育;五是训练方式要提倡多点位、多样态、小型化,方便组织开展,尽量避免摊大饼、大规模;六是要坚持训导结合、练评结合、听说读写结合、育品与赋能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化成教育是一种化己立人、化己达人的教育,是一种以人化人、以文化人、以道化人、以言化人的教育,是一种感化、同化,润化、强化,深化、内化,净化、点化的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醒志励学、循序渐进、静待花开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

(作者系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02日第4版

作者:徐海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呼和浩特铁路局官网
  • 编辑:王晓平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