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础教育  政策

谷钰:发展视角下自主招生改革实施要点的思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6-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发展视角下自主招生改革实施要点的思考

天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谷钰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思索与争论在高校内、在社会上受到极大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抓手和突破口已然成为共识。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程度的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自主招生自十余年前诞生起就肩负着改革试点的使命,毫不夸张的说,自主招生的探索一直就是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中的试点工作。当下自主招生改革推进中“如何改”的最终命题,实际上,就要遵循“怎么定位”、“导向如何”、“具体实施”的路径来思考、展开。同时,高等教育选才的标准与方式是自身育才的基础,更直接牵动着基础教育,自主招生新举措也就必须考虑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期望。 

  自主招生“怎么定位”?一是作为改革试点,肩负着探路前行的使命,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的践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和改革大方针;二是选拔对象,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的共识集中为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导向如何”?归结起来,一是要科学选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和成长客观规律,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二是招生过程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健全促进公平、监督有力的机制。 

  从自主招生具体实施层面考虑,最关键的不外乎几个基本要素“考什么”、“何时考”、“怎么考”,这也是自主招生真正能让社会大众、让考生、家长、中学有切身体会和密切关注的最终要点。 

  “考什么”在具体实施层面表现为高校的测试科目和测试范围,其深层次内容其实是自主招生的定位和与之对应的选拔科学性。自主招生的定位明确为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那么立足于“选特”、“挖潜”的测试当然就是越专越好、越纯越好,在一个科目的出色表现或是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潜质与高校的选拔标准相匹配,就已经足以证明其达到了自主招生的初衷和初始定位。因此,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的自主招生测试科目一科足矣。此外,从高校的角度看,测试一科是最具选拔经济性和性价比的方案,能够降低测试的人力物力成本;从学生和中学的角度讲,也能实现最大化的学业减负,凸显对学生发展的兴趣导向,避免学生疲于应付导致学而不精。 

  “何时考”就是要回答自主招生测试的时间在何时为宜。从更深层次来看,就是要协调各大学选才的提前竞争和中学教学秩序维护的矛盾,本质上其实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问题。客观讲,所有的招生考试都应当是学生完整完成高中学业后,其学业水平和特长的自然流露,高考也如此。当下,我国的高中教育实情都是以高考为自然终点,这就决定了逻辑上,包括自主招生测试在内的所有与招生有关的考试都应该放在高考之后,并且将自主招生等类型的考试放在高考之后,对于高中的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在往年的自主招生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甲平时成绩很好,参加完自主招生由于考核成绩差而未通过,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最终高考失利;学生乙平时成绩很好,参加完自主招生拿到了合格资格,沾沾自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最终高考失利。在这些案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固然需要提高,但考前自主招生的某些负面影响也需深思。所以,将自主招生考核放到高考之后的改革措施,是值得肯定的,能够避免学生因为高考前自主招生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情绪及心理波动,影响学习质量。由于现实中高考和学生填报志愿开始录取之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制约下较低的现实可行性,使得国家考试机构、高校招生部门乃至地方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摒弃了这一做法。但是,我想,不管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还是我们每一个招生工作的参与者,我们的出发点和初衷都是希望尊重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招生工作所有的参与方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勇敢的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巨大挑战。 

  “怎么考”指的就是测试的形式,方式、地点等一切测试相关问题,如面试和笔试如何结合,测试地点的设置和选择、生源的组织、考核策略等等。这些都是大学选才组考中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在这些方案确定的决策过程中,大学会综合考虑流程的公平、选才的高效、成本的优化、服务的质量、组考的安全等等因素;当然实际工作中可能无法面面兼顾,则需有所取舍。如大学通过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来吸引超级中学、重点中学学生报考,固然有其提高选才效率的现实意义,不过一定程度上也有碍招生的公平公正,毕竟,从中学整体的层次对于其个体学生优秀程度做出的辅助判断有失公允。另外,分配推荐名额的过程本身无法完全精确量化,也存在大量人为因素,严重的还会导致利益交换的恶性事件。因此,分配名额的做法与情于理都应当予以改变和禁止,自主招生应该给予考生一个平等的自由的争取机会。又如自主招生联考,这一考核的组织形式,虽然在一些方面有可取之处,但从宏观上来讲,由于同时参与的学生数过于庞大,安全稳定的大前提是令人担忧的;并且,联考笔试内容的一致,使得自主招生的高校选才差异性减小,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校的选才空间。综上,自主招生回归高校自行组织考核,应该说是一次改革中的思考,也可以说是一次改革的螺旋式推进。 

  诞生于2003年的自主招生已经走过十余载风雨,回顾这十余年改革历程,可以说自主招生在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选拔培养多元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毫无疑问,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改革的路上虽然有波折、有岔路,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便一定会有所收获,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共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