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础教育  政策

600余种野生动物回归成都背后:喧喧市声 悠悠鹭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动物

  成都市域内已记录陆生野生动物600余种,包括兽类83种,鸟类488种、爬行类31种、两栖类23种。近几年随着绿化提升和保护意识的提高,野生动物开始回归这座城市。

  城市

  人类在不断探索,如何建立起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好的生态城市,让自然融入日常生活。随着环境的好转,“城市的公园、河流、池塘,甚至是小绿化带、花坛,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人

  “从2009年至2018年,全市记录救助野生动物200种,2030只。”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野保处老谢告诉记者,“各类野生动物的救助电话,我每年要接两三百个。”目前,全市有10家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其中9家为民间组织。

  屋檐下有燕子在筑巢,松鼠捡走人类晒在阳台上的坚果,夜鹰从大厦玻璃墙肩旁划过……即使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森林里,仍然有野生动物选择“落户”,与人类一起构成城市的居民。

  “地上的獾类、松鼠、狐狸、无毒蛇等比较常见,最多的是鸟类,城市里常见的鸟类上百种,总的来说城市里的野生动物数量近几年开始稳定。一些人为原因带来的外来物种也在城市里出现。”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野保处老谢说。一些民间动物保护者也告诉记者,相比十几年前野生动物在城市扩张中锐减,近几年随着绿化提升和保护意识的提高,野生动物开始回归这座城市。

  从都市丛林法则

  看野生动物回归

  最近20年,成都人口从不到1000万扩增至1633万,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超过3倍。即使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森林里,屋檐下有燕子在筑巢,松鼠捡走人类晒在阳台上的坚果,夜鹰从大厦玻璃墙肩旁划过……

  潜入垃圾堆觅食的鼬獾

  3月下旬,太阳直射点划过赤道向北。大邑县晋原街道,拥挤的菜市里,人们提着刚买的菜走在回家路上。

  街面拐角处的红旗连锁店,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货架边窜动:它脑袋尖尖,耳壳短圆直立,鼻吻像猪,背着一身深褐色的毛发。“看起来像是只野猫。”人们感到惊讶,这里是人类最密集的地方,野生动物断然不会轻易闯入。

  报警后,森林公安将这个小家伙带回了黑水河自然保护区,野保人员识别出它的真实身份——鼬獾,“被发现时它很健康,身上无明显伤痕”。留在保护区观察一天后,小家伙被放归山林。

  据介绍,鼬獾对人畜无害,还能消灭鼠类,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喜欢栖息于河谷山林,也在农田土丘、草地、和烂木堆中生息,荤素不忌。待人类睡去,城郊的鼬獾会偷偷潜入人类的地盘,在垃圾堆中寻找可食之物。

  “最近的林子距菜市有两里路,中间有医院、学校、好几个小区。”野保人员说,只要留心观察,会发现鼬獾、狗獾、猪獾活跃在城市近郊,显示出强劲的适应能力。成都更核心的三环内,也陆续记录了救助獾类动物的案例。

  飞不出玻璃夹层的夜鹰

  今年5月初,一只夜鹰闯入成都某博物馆,困在铜网和玻璃夹层中间,飞不出去。JK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员杨先生前去救助时,馆员说它已经被困一周,“目测是个宝宝”。

  “它是一只雏鸟,身体很虚弱。亲鸟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除非人为介入。”杨先生分析,城市对野生动物来说也意味着冒险,人类设计的城市对它们并不太友好,“比如楼房上的玻璃窗,鸟类很难识别。”

  不过相比夜鹰,另外一些野生动物的适应力显然更强。

  “华西医院的大树上居然看到松鼠了,几只喜鹊在树枝上叽叽喳喳追逐松鼠。”去年5月份,华西医院廖志林医生分享了自己的偶遇,他很久前就期待成都的树林里有松鼠,“华西这只松鼠体型较大,应该有些年份了。”

  其实从四川大学到人民公园,晨练的老人们对松鼠不足为奇,它们甚至出现在很多居民小区。老谢告诉记者:“很多小区居民的阳台上晒的食物,会不知不觉少了一点。”生活在城市里的松鼠,已学会从树枝爬到电线上穿梭,毫不费力爬上人类的阳台。

  相生相克的老鼠与蛇

  与松鼠同属一目老鼠,是人们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没人能确定成都到底住着多少只老鼠,也许和人类数量相当。它们总是大量群居,每一只出现,通常就有数百只。它们在发情期一天可交配20次,一对老鼠一年可生下一万五千只后代。它们的数量随时会增加,因为人类“饲养”着它们。据介绍,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会被丢掉,那就是老鼠们的食物来源。

  然而,老鼠自身也成为其他掠食者眼中,源源不绝的食物来源。今年8月6日,一条菜花蛇潜入西航港某商铺,被双流消防员“制服”。去年9月,温江的王大爷刚刚起床睁眼,就被一条1.5米长菜花蛇吓得不轻。菜花蛇不会轻易吓唬人类,事实上它还是人类的好帮手,一只成年菜花蛇每年可消灭老鼠150只。老谢介绍,城市里很少有毒蛇,但以菜花蛇、乌梢蛇为代表的无毒蛇并不难见,“最近在龙泉,有两个小区成窝发现乌梢蛇”。

  比菜花蛇还不愁食物的是白鹭,这种鸟儿在成都平原部分地区也称为“白鹤”,成都各地四季均可见到。“望江公园那边成规模出现,甚至有点‘泛滥’了。”老谢担心,望江公园白鹭增多恐怕是人为造成的,那里有人大量放生鱼、虾,变成白鹭口中的美味。他认为,城市环境好转让野生动物自然回归是好事,但掺杂了人为因素后,反而会破坏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回归背后

  生活的诗意 观鸟

  10年间,记录的鸟类数量翻一番

  “鸟类,是自然界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朱春全博士认为,鸟类是自然生态中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除了终年常见的留鸟,每年还有大量的鸟类迁徙经停成都或在此越冬。平均海拔500多米的成都市区人口众多,人类的生产生活为野生鸟类提供了大量食物。

  “现在在成都,有成千上万人爱观鸟。”资深观鸟人张先生告诉记者,成都观鸟会的QQ群里有500多名成员,一些观鸟人的微信同好群甚至累计有上千名成员。

  最近几年,寿带鸟年年来成都筑巢育雏,青龙湖、浣花溪、植物园等地成为最佳观鸟点。4月筑巢初期,最痴迷的观鸟人会率先发现它们的踪迹,然后一路追寻、不断缩小位置,通常要花大半月才能定位它们的筑巢。待雏鸟成功育出后,消息会在鸟友间公开。

  “除了成都的,川内各城市,甚至北京、重庆等地鸟友都会扛起摄影包赶来,生怕晚了没了位置。”资深观鸟人老杨告诉记者,观察时,大家会拉起隔离带,远距离拍摄,生怕打扰雏鸟生长。观鸟人们爱鸟,今年6月一对寿带鸟的鸟窝疑被人捣毁,激起成都观鸟人们的愤怒,他们将事情反应给警方,又通过媒体进行呼吁。

  在观鸟人眼里,最佳观鸟地位于四川大学,校园内大片古朴建筑和园林的延续保存,为鸟类活动和栖居提供了合适条件,被全国的观鸟爱好者冠以“天使林”的美誉。

  “除了常年留居成都的鸟类大多能看见外,川大还是椋鸟雀形目鸟类迁徙停歇较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鸫和鹟两个亚科鸟类尤为突出。”老谢介绍。早在2014年,川大校园内就记录了8目22科65属148种鸟类,其中黑喉歌鸲、金胸歌鸲、蓝短翅鸫等是观鸟人们最推荐的鸟种。2011年,观鸟人在四川大学拍到世界上第一张黑喉歌鸲的照片。

  “近10年来,我们与成都观鸟会合作,目前已记录鸟类488种。”老谢介绍,2016年记录的数字是466种,10年前不足200种。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成都市区里最常见的鸟类是麻雀、白头鹎、白颊噪鹛、红头长尾山雀、珠颈斑鸠、白鹭、棕背伯劳、鹊鸲等。

  人类的善意 救助

  10年间,记录救助野生动物200种

  但人类设计的城市对野生动物并不友好,往前几十年间,它们与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冲突”,在城市的扩张中“节节败退”。这种“冲突”仍然在继续。“从2009年至2018年,全市记录救助野生动物,共计200种,2030只。”老谢告诉记者,“各类野生动物的救助电话,我每年要接两三百个。”目前,全市有10家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其中9家为民间组织。

  被救助的野生动物们经过评估后,有的会留在动物园或者其他保护基地,有的会被放归到都江堰的自然保护区。最近一次放归活动中留下了小熊猫、小黑熊、藏酋猴及数十只野生鸟类的身影。它们多是饿了或伤了,迷失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后被救助。

  JK是活跃于成都的一名动物救助者,经常靠高难度救“深井猫”“高架猫”等事迹见于媒体报道,冒着生命危险的同时他会收取一定费用,但如果遇上野生动物,他分文不取。看见有人捕捉、伤害野生动物,他会上前告知成都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在他看来,最近几年人们的意识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改善了很多,捕捉野生动物的人越来越少,看到野生动物会下意识保护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成都地铁施工时发现一窝棕头鸦雀,应附近幼儿园娃娃的请求,施工方停工4天待鸟起飞,成为成都人民爱护野生动物的代表性事件。

  新闻透视

  冲突与容纳

  动物、人、城市

  成都是一座依水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以天府广场为圆心、50公里为半径,平原、河流、湿地、山脉囊括其中,海拔落差达到5000米。独特的地理、丰腴的水土、温润的气候,令成都市域呈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据调查,成都市域内已记录陆生野生动物600余种,包括兽类83种,鸟类488种、爬行类31种、两栖类23种。

  只靠救助并不能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需要宏观上自然环境和人类意识的改善。官方和民间的动保人员有一个共识,相比十几年前野生动物在城市化中减少,最近几年种群数量开始保持稳定,并呈现出“回归”之势。人类在不断探索,如何建立起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好的生态城市,让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一方面是环境的好转。据成都市在2017年公布的《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2018年记录,成都的森林面积在5年间增加31.43万亩,相当于70个兴隆湖的面积。成都已经规划1.69万公里的世界最长绿道,目前已累计建成2934公里。

  “城市的公园、河流、池塘,甚至是小绿化带、花坛,一不小心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老谢说。

  野生动物回归的同时,一种伤害野生动物行为也出现在城市里。官方和民间的动保人员均告诉记者,肆意放生、遗弃动物,正在破坏着这座城市的自然。流量猫会大量捕杀鸟类,流浪狗会伤人扰民传播疫病,外来物种更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

  7月17日,双桥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捕获一只狐狸,老谢认为,这种狐狸为外来物种,高度怀疑是被人遗弃,遗弃狐狸的行为在成都已经屡见不鲜,“养着养着发现有味道,很多人就不养了,不好确定它们是否能活下来,不过有些狐狸改变环境后发生了变异。”

  “巴西龟、鳄龟、小龙虾、狐狸、貂等,是比较常见的外来物种。”老谢和JK告诉记者,它们正在破坏着生态环境。比如望江公园因有人大量放生小龙虾和鱼类,招致白鹭大量聚集,但附近植物不一定能够承担这么多白鹭同时栖息,因此在连锁效应下产生生态失衡。有的外来物种繁殖力、觅食、抢夺食物的能力高于本土物种,且没有天敌。例如巴西龟,它被放生后便会严重威胁本土野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鳄龟也会大量捕杀鱼类和其它龟类。

  因此,动保人员们呼吁,停止放生、遗弃动物,当在城市或郊区遇到野生动物时,不要伤害或盲目施救,因尽快报警或联系相关救助部门、机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一种思路

  让野生动物也城市化

  从人类文明兴起至今,已经有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80%的海洋哺乳动物灭绝。现在和未来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责任。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动物也实现城市化。城市首先能为动物提供舒适的住所,如建筑物的角落、缝隙和钢筋洞穴,而且在花棚和公园里动物还可以抚育幼崽。就连人们的家和办公室也都可以成为动物的避风港,老鼠、昆虫、鸟类、蝙蝠都可以生存于地板里、天花板上和壁凹处。

  其次,城市能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粮。对动物而言,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型的自助餐厅。最吸引动物的是垃圾箱,每个城市都有天文数字般的昆虫、成千上万的老鼠、獾、狐狸和鹰去垃圾箱里享受丰盛的宴席。同时,动物的食物链也会吸引更多的动物,如鼠类又会吸引许多中型捕食者,如猫、鼬等。

  此外,动物的城市化还会让它们更容易生存,例如英国的松鼠被吸引到城市后,与野外相比,城市中心的捕食者更少,也更安全。研究人员还发现,城市动物的侵略性一般而言比野生动物低,对人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当然,人们要做的是,保证自身的安全,限制大型动物,如美洲狮、黑熊、花豹,或开辟专门的区域提供给动物生存。当然,让动物与人一样城市化只是拯救野生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条探索之路。(据中国科学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