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信息

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信息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教育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教育领域发生了性的变化,并由此催生出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智慧教育

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信息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教育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教育领域发生了性的变化,并由此催生出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智慧教育。

  “格兰芬多加十分!”在电影《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每当有学生在课堂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所在学院的积分榜就会自动加分,以此作为期末各个学院评优的凭据。而为团队赢得加分的同学,获得的则是满满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如今,在青岛沧口学校的课堂上,“三人行”电子评价屏的应用,让这样的场景不再仅存于魔法世界中,实现了实时加减分、分学科计分、按需清零等功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给予了校园和课堂更多神奇的可能。

  除了借助电子评价屏实现的“三人行”互助小组外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沧口学校每间教室都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走廊里随处可见电子班牌、体感游戏区等先进设备。

  据沧口学校副校长仇立岗介绍,学校的“未来教室”是青岛首家具备“全媒体兼容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数字化分享”特点的现代化高科技教室,与普通的教室相比,这里取消了黑板和粉笔,也见不到传统的教科书,老师讲课用的是四块液晶高清大屏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以及三块电子互动课桌,还有针对个性化教学而配备的50台iPad电子书包。

  此外,学校达到了万兆入校园,千兆上桌面的网络配置。在应用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一体化的重要媒介,贯穿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沧口学校已经成为青岛推进教育信息化成果的一个展示平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教育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教育领域发生了性的变化,并由此催生出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智慧教育。通过长期建设和逐步发展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各项标志工程和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基本都实现了翻倍增长。在智慧教育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激烈碰撞、信息技术发展与日常应用相互磨合,一边总结一边推进,逐渐更新着我国当下教育的面貌。

  自2015年起,三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举办让青岛开智慧教育的风气之先,也让青岛率先接触到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首届大会通过的《青岛宣言》和2017年大会发布的《青岛声明》,更是赋予了信息技术改善学习途径并使之多元化,提高学习质量的使命。自此,青岛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框架,统筹规划实施。

  2015年10月,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推动实现青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路径。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同年,青岛的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受到教育部表彰,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入选城市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并成为教育部《互联网学习》参编工作唯一地级城市。青岛的教育信息化经验由此被推广到全国。

  2018年是《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收官之年,近期,负责调研推进成果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相关专家来到青岛,对青岛市中小学进行走访调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老师郑晓俊说:“针对‘互联网+教育’推出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还属于首例,我们在走访过程中,真切地看到了青岛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成果,青岛已然成为全国的标杆和旗帜。”

  借助信息化手段,智慧教育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都在挖掘其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要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应用,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当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三点。以沧口学校所在的青岛市李沧区为例。区域内在校中小学生的50%为新市民子女,教育的质量牵动着这些城市外来建设者的心。

  为此,李沧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新建学校、幼儿园进行了现代化教育装备建设配备;积极推进微课、同步课堂、电子书包和信息化校园试点;基于全自动录播教室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实现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可以同上一门课的操作;2017年,在青岛市微视频课程开发大赛中,李沧有30个项目捧回了大奖;李沧区中小学100%达到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提前1年完成了青岛市的规划部署。

  如今,走进李沧区的很多学校,会看到学校依据不同发展特色,分别配置了3D创客体验馆、云数字星球、云图书馆、机器人智慧空间等一系列个性化设施和场所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家长们甚至开玩笑说道:‘以前都是来打工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现在是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来李沧打工。’”李沧区电教装备信息室主任寅说。

  不仅如此,信息化带来的革新也融入了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寅给我们展示了他手机上实时可查的管理客户端。从教体局的政务管理、文件批注到各个学校的校长动态和学生情况都可以随时查阅,一个班级的出勤情况可以被班主任、校长、教体局领导多重监控,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周密程度。

  借助信息化的翅膀,师生在同一张网上分享教育资源,学生获得知识、探究问题的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一节普通的语文课绝不局限于课文内容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可能有历史、旅游,甚至数理化学科的内容信息论实验心得体会,老师信手拈来,为学生呈现一个立体知识的图貌;大城市的孩子和偏僻乡村学校将同上一节课,并实现教学互动,教育的区域化差异将逐渐缩小……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重视建设、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了重视融合、创新的第二个阶段信息学习心得体会,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如何落到实处,各学段、各地区的实践如何接受检验与评估,如何在现有成果上继续深化、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2.0”时代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论是设施配套还是理念,一些新概念很可能会昙花一现。信息化装备带来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是实践的有效性。因此,在推广之前我们一定会反复论证信息学习心得体会、试点、调研,才能应用于学生身上。”寅说。

  近年来,李沧区一直按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工作理念进行。即使早在几年前,全区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已经“武装到了牙齿”高等教育学习信息网,在具体应用上也是谨慎又谨慎。寅认为,再好的技术,都离不开为了孩子的初衷。

  说到下一步的工作,不论是在管理岗位的寅还是处于学校一线的仇立岗都期待着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不是一刀切,希望将来能够利用区县甚至市级平台收集的大数据,为每一位学生打造一张个性化的‘体检单’。以大数据为依据,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一个同学,从而让教学和管理更有效果。”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和路径,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视不够、应用不深入、创新实践不强等问题。面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在创新教学模式、服务模式以及治理模式上下功夫,重在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的转变,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现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人社、智慧家居……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点点滴滴,这个概念正慢慢变成现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信息时代下的教育
  • 编辑:程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