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就业培训  指导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个聪明的妈:为何有些父母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章来源:今日教育传媒

正文共计4200字;阅读时间9分钟

母亲在孩子成长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母亲的言行、性格无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懂得经营家庭的聪明妈妈,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妈妈是孩子的镜子,你是什么样的妈妈,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个聪明的妈!

有育儿专家曾说母亲情绪的稳定,是影响孩子心态稳定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子女在心里最在乎的一点就是母亲的情绪”。

母亲的情绪就像一条河,柔和才能滋养万物,让孩子如青禾般茁壮成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时不时就要“掀起巨浪”,那孩子自然也会在浪花中遭受打击。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乐观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成年人遇事总是习惯从不好的角度出发,总是以一种悲观的态度处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就是“坏了”“完了”。对自己没有自信,时常陷入怀疑自己的漩涡之中。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类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与童年时期母亲的情绪不无关系。

在孩子成长期间,母亲情绪不稳习惯于大喊大叫,习惯于用吼叫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沉默,孩子长时间受母亲暴躁情绪的影响,心理上会留下阴影,遇事也就习惯先往坏处想。

老舍曾在文章中说我的母亲“并不软弱”“吵架拌嘴,永远没她”“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的人和事,都采取平和的态度”。

不论是胡适还是史铁生,母亲们柔和的情绪给他们的童年撑起了一个避风港。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自信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一个人的自信心通常来自能力被他人肯定,成果被他人赞美,通俗点说,自信是被夸出来的。

母亲情绪柔和,以温柔的爱对待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爱与安稳的环境中,更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更能更好的展现自己,更能有底气,从而获得信心。

有很多做出成就的身体有缺陷的人,你问他们为什么可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他们都会告诉你是因为自信,这些自信通常来自于母亲柔和的情绪与爱。

母亲情绪柔和,要做到两点

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谁都有抑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母亲要做到情绪柔和,须从两方面入手。

心静才能情绪柔和。母亲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是孩子的老师。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母亲情绪柔和就要做到心静,只有心态平静下来,对事不急躁,遇事沉着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把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每天学会清空自己,清空坏情绪,静下心来想一想。不要焦躁,用稳定的情绪为家庭挡住风雨,母亲是一个家庭的调节器,只有母亲情绪稳定,家庭氛围才会好,孩子也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控制力“弱”才能情绪柔和。很多母亲习惯于做一个指挥家,总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稍稍偏离就会怒火上身。其实母亲太过强势,就容易造成情绪起伏不稳,不够柔和。

有人曾说:母亲学会示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细细想来,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强势的母亲就像太阳,会遮挡住孩子自身散发出的光,对待孩子鼓励教育比打击教育更有成效。

学会鼓励孩子自己走,在他出现错误时为他纠错,这比为他划定前行道路来的更有意义。

母亲情绪是条河,孩子是岸边的树,母亲情绪柔和才能促进孩子更好成长。母亲情绪柔和,是孩子一生的福气。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个聪明的妈!

延伸阅读

总有一些父母,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总有一部分父母,总是有办法“让孩子不开心”。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好:“别高兴太早,一次成绩又不代表什么!”

如果孩子看动画看得很开心:“你今天复习过了吗?有这个时间不会再多看一会书吗?”

如果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整天整这些没用,球踢得好期末考加分吗?”

每一句都很扎心吧,冷冰冰地可以浇灭孩子的所有小确幸吧。

为何父母总是要打击孩子?是不是父母们真的见不得孩子开心呢?

刻意打断孩子的快乐体验,人为地为他们制造困难,其实是一种“伪挫折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逆商,更有可能给他们留下心理创伤。

01

被误解的挫折教育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父亲,总是喜欢让自己的女儿处于不开心的境地,有的时候还会在女儿开心的时候,打断她。

这在女儿看来是一个缺点,她特别希望父亲可以改掉这一点。

而面对孩子请求,这位父亲却斩钉截铁的拒绝了,理由则是:“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到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听到父亲这段话后,小女孩默默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而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也与这位父亲一样, 拥有着“故意让孩子不开心”的能力,并美其名曰: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他们会在孩子玩得十分开心,或者享受快乐情绪时,突然向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而理由几乎如出一辙:“作业是不是还没写完?”“有玩的时间为什么不看会儿书?”“一次考得好不代表次次能考好,没有什么可高兴的……”

看着孩子脸上表情一点点变得暗淡,低沉着肩走到书桌前,家长却觉得十分满足:这波挫折教育很到位。

而实际上,这些家长奉行的只是“伪挫折教育”而已。

人为地为孩子制作挫折,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甚至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陷入更大的困境。

02

被伪挫折教育伤害的孩子

阿姨家的女儿,从小就深受伪挫折教育的折磨。在我的印象中,阿姨从来没有夸赞过她,不管表姐做什么,阿姨都有一堆说辞使她感到挫败。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她中考那年,她超常发挥,考进了年纪前十,被全市最好的高中录取了。

当她捧着奖状,开心地把成绩单拿回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时,阿姨却说:“你这次是运气好,高中里面聪明的孩子那么多,要是不努力,你大学能不能考上都难说。”

此后的高中三年里,无论表姐成绩如何优异,阿姨都永远会将“ 你不要高兴太早了”挂在嘴边。

那几年,在表姐的身上,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快乐的情绪,十分沉闷。

后来在表姐有孩子之后,我们偶然间聊起这件事情。她告诉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她获得什么成就,她都高兴不起来,也不敢高兴,莫名开始担忧下一次的项目。

阿姨的故意打击,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她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也差点让她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用心理学家曾奇峰的话说:“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享有这么高浓度的高兴,不配享有这么完整的顺利和成功。”

当家长以“挫折教育”为由,一昧的贬低孩子,向孩子的快乐浇冷水时,你带给他们的早就不是教育,而是难以愈合的伤口。

那些被狠狠挫伤的地方,不会成为孩子最坚硬的铠甲,而会变成孩子最脆弱的地方。

03

允许孩子快乐

王尔德曾经说:“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办法就是使他们愉快。”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允许孩子快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原因一共有三个。

原因一:家长在自己的童年时期,由于一些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了匮乏感。

因为自己从没被满足,在匮乏感的驱使下,这些家长也自然不会满足孩子的需求。

例如,有的家长因为小时候很少能得到大人的称赞,在他们成为父母后,无论孩子考得多好,他们也几乎不会表扬,还极有可能采用打压式教育。

他们通过掠夺孩子的快乐,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久而久之,孩子不仅难以成长,这种匮乏感也会延续到他们身上。

对于这一类的家长,最好的建议就是尝试去接纳孩子,学会鼓励与认可,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千万不要让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加害者。

原因二:在家长眼中,孩子的快乐是没有意义,或者是不必要的,也就没有必要去满足。

在我小的时候,同班的女孩子几乎都有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头箍,我也特别想拥有。但不管我怎么求妈妈,她都不肯给我买。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我是齐耳短发,她觉得就算买了,我也不能戴,自然也就没有买的必要。她愿意花几千块钱给我报各种兴趣班,就是不愿意花那几块钱给我买一只头箍。

但是对于我来说,当时那只头箍带给我的快乐,比任何东西都来的强烈。

家长总是习惯于为孩子安排自己觉得好玩、好看,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东西,却忽略了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的快乐,是很简单也是很纯粹的,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抛开他们的需求,看看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原因三:痛苦很刺激很棒,能使人更清醒,逆境中的努力更让人感动。

不知是否是上几代人,对于那些逆境故事听得太多。在他们的认知中,穷人家的孩子才更懂事,艰难困苦可以让人更勇敢,拥有更多的优秀品质。然而,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已。

在客观数据上,被挫折打倒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概率更高。也就是说,挫折只是挫折,挫折并不等同于“挫折教育”。为孩子人为地制造“挫折”,非但起不到任何正向的教育作用,可能还会伤害孩子。

打击孩子的快乐,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囚禁”,传递给孩子的认知将会是,自己或许根本不配得到快乐。

久而久之,一旦孩子感受到一点儿快乐的情绪,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和担忧:我不该这么快乐的,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所以,是不是该把快乐的权力,好好还给我们的孩子。

别在他玩耍的时候打断快乐,也别在他得意的时候进行打击,请呵护孩子的所有小确幸。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永远不会缺少挫折。他们缺的是一对能站在他们这边,和他们一起面对,一起开怀大笑的父母。

/ END /

声明

本文综合自小学生阅读,父母堂。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内马尔腿失知觉
  • 编辑:王晓平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